党的二十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2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蔡奇出席并讲话

2022-12-14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2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并讲话。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庄严肃穆,国旗下半旗。约3000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默然肃立。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同一时间,南京市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16名礼兵将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隆重举行2022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之后,蔡奇发表讲话。他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缅怀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蔡奇指出,可以告慰遇难同胞和先烈的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奋斗拼搏,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过上了全面小康生活,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蔡奇强调,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定不移发扬斗争精神,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蔡奇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蔡奇讲话后,85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6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伴随着3声深沉的钟声,3000只和平鸽展翅高飞,寄托着对死难者的无尽哀思和对世界和平的无限期许。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主持公祭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国务委员王勇、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和中央军委委员、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出席。

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东部战区、江苏省、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同胞亲属代表,国内相关主题纪念(博物)馆、有关高校和智库专家代表,宗教界代表,驻宁部队官兵代表,江苏省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公祭仪式。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闻链接】

国家公祭日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来源:新华网2022-12-13 20:26:59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默哀。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右一)和其他幸存者代表参加公祭仪式。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放飞和平鸽。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12月13日,船只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附近江面参加悼念活动。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12月13日,人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悼念。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12月13日,人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悼念。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12月13日,学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悼念。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12月13日,人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前默哀。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12月13日,人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前献花。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2022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百人群像实录

2022-12-13 10:34来源:新华网

第一排从左至右:孙富祥(已故)、管光镜(已故)、祝四孜(已故)、刘庭玉(已故)、陈玉兰(已故)、马秀英(已故)、濮业良(已故)、马继武(已故)、李素芬(已故)、易翠兰(已故)、李素云(已故)、王义隆(99岁)、王长发(99岁)、蒋淑萍(已故)、薛玉娟(98岁);

第二排从左至右:吕金宝(已故)、巫吉英(已故)、胡信佳(已故)、陈广顺(已故)、谢桂英(98岁)、黄桂兰(98岁)、岑洪桂(98岁)、顾秀兰(已故)、沈淑静(已故)、黄卓珍(已故)、赵金华(已故)、陈桂香(97岁)、徐家庆(已故)、李高山(已故)、杨翠英(已故);

第三排从左至右:黄刘氏(已故)、关舜华(97岁)、王秀英(已故)、陈文英(已故)、周智林(96岁)、蔡丽华(已故)、魏桂如(96岁)、易兰英(96岁)、张秀红(已故)、石秀英(96岁)、高恒发(95岁)、王福义(已故)、李美兰(95岁)、葛道荣(95岁)、马淑勤(已故);

第四排从左至右:马月华(已故)、李长富(95岁)、林玉红(已故)、余昌祥(已故)、张福智(已故)、金茂芝(已故)、常志强(94岁)、郑锦阳(94岁)、万秀英(已故)、艾义英(94岁)、龚德年(94岁)、向远松(已故)、朱惟平(已故)、经智珍(94岁)、朱秀英(已故);

第五排从左至右:沈桂英(已故)、贺孝和(已故)、陈素华(已故)、夏淑琴(93岁)、杨静秋(93岁)、张惠霞(93岁)、周湘萍(93岁)、张兰英(已故)、蒋树珍(93岁)、仇秀英(已故)、徐德明(92岁)、刘贵祥(92岁)、郭林大(92岁)、张仕翔(92岁)、马承年(已故);

第六排从左至右:王翠英(已故)、姚秀英(已故)、王津(91岁)、熊淑兰(91岁)、刘素珍(91岁)、潘巧英(91岁)、郭秀兰(90岁)、祝再强(已故)、陈德寿(90岁)、王子华(89岁)、程福保(89岁)、伍秀英(89岁)、路洪才(89岁)、阮秀英(89岁)、高如琴(88岁);

第七排从左至右:马庭禄(88岁)、佘子清(已故)、袁桂龙(88岁)、岑洪兰(88岁);刘民生(88岁)、方素霞(88岁)、唐复龙(87岁)、刘兴铭(已故)、王素明(已故)、程文英(86岁)、马庭宝(86岁)、陶承义(86岁)、傅兆增(已故)、阮定东(85岁)、苏承祺(85岁)。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85年岁月流逝,截至记者发稿时,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的幸存者仅剩54人。我们记录下部分幸存者的名字和肖像,为史存证。

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季春鹏 李响 摄

第一排从左至右:孙富祥(已故)、管光镜(已故)、祝四孜(已故)、刘庭玉(已故)、陈玉兰(已故)、马秀英(已故)、濮业良(已故);

第二排从左至右:马继武(已故)、李素芬(已故)、易翠兰(已故)、李素云(已故)、王义隆(99岁)、王长发(99岁)、蒋淑萍(已故);

第三排从左至右:薛玉娟(98岁)、吕金宝(已故)、巫吉英(已故)、胡信佳(已故)、陈广顺(已故)、谢桂英(98岁)、黄桂兰(98岁);

第四排从左至右:岑洪桂(98岁)、顾秀兰(已故)、沈淑静(已故)、黄卓珍(已故)、赵金华(已故)、陈桂香(97岁)、徐家庆(已故);

第五排从左至右:李高山(已故)、杨翠英(已故)、黄刘氏(已故)、关舜华(97岁)、王秀英(已故)、陈文英(已故)、周智林(96岁);

第六排从左至右:蔡丽华(已故)、魏桂如(96岁)、易兰英(96岁)、张秀红(已故)、石秀英(96岁)、高恒发(95岁)、王福义(已故);

第七排从左至右:李美兰(95岁)、葛道荣(95岁)、马淑勤(已故)、马月华(已故)、李长富(95岁)、林玉红(已故)、余昌祥(已故);

第八排从左至右:张福智(已故)、金茂芝(已故)、常志强(94岁)、郑锦阳(94岁)、万秀英(已故)、艾义英(94岁)、龚德年(94岁);

第九排从左至右:向远松(已故)、朱惟平(已故)、经智珍(94岁)、朱秀英(已故)、沈桂英(已故)、贺孝和(已故)、陈素华(已故);

第十排从左至右:夏淑琴(93岁)、杨静秋(93岁)、张惠霞(93岁)、周湘萍(93岁)、张兰英(已故)、蒋树珍(93岁)、仇秀英(已故);

第十一排从左至右:徐德明(92岁)、刘贵祥(92岁)、郭林大(92岁)、张仕翔(92岁)、马承年(已故);王翠英(已故)、姚秀英(已故);

第十二排从左至右:王津(91岁)、熊淑兰(91岁)、刘素珍(91岁)、潘巧英(91岁)、郭秀兰(90岁)、祝再强(已故)、陈德寿(90岁);

第十三排从左至右:王子华(89岁)、程福保(89岁)、伍秀英(89岁)、路洪才(89岁)、阮秀英(89岁)、高如琴(88岁)、马庭禄(88岁);

第十四排从左至右:佘子清(已故)、袁桂龙(88岁)、岑洪兰(88岁);刘民生(88岁)、方素霞(88岁)、唐复龙(87岁)、刘兴铭(已故);

第十五排从左至右:王素明(已故)、程文英(86岁)、马庭宝(86岁)、陶承义(86岁)、傅兆增(已故)、阮定东(85岁)、苏承祺(85岁)。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85年岁月流逝,截至记者发稿时,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的幸存者仅剩54人。我们记录下部分幸存者的名字和肖像,为史存证。

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季春鹏 李响摄

上一条:奋斗——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

下一条: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